網頁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戒指的意含和文化


  • 大拇指: 據古羅馬文獻記載,將戒指戴在此指可助你達成心願,邁向成功之路。

  • 食指: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戒指戴在此指個性會變得開朗而獨立,最適合從事自由業的人戴。

  • 中指:次於無名指最適合戴婚戒的手指,戒指戴在其上最能營造自由爽朗的氣氛,能讓你靈感涌現,變得更有魅力、有異性緣。

  • 無名指:從古羅馬時代以來習慣將婚戒戴在其上,相傳此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聖的誓言。而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

  • 小指: 小指傳達的是一種媚惑性感的訊息,戒指戴在其上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特別推薦給直覺敏銳、從事流行時尚相關工作者。

戴戒指是愛的語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


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 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關聯的,因此,講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


國際上的戴法是: 食 指——想結婚,表示未婚;   


中 指——已在戀愛中;   


無名指——表示已經訂婚或結婚;   


小 指——表示獨身。


至於右手,在傳統上也有一個手指戴戒指時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無名指。據說戴在這裡,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如戴即表示正在尋覓對象;戴在食指上表示想求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訂婚或已有對象;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已結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獨身主義或已離婚。


有人用更簡單的“追、求、訂、婚、離”五個字說明將戒指分別戴在5個手指上的含義和暗示 。


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 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而現代人已經不太拘泥於這 套規矩,只要自己喜歡,戴在哪個手指都無所謂。


對男士來說——戴純銀戒指表示性情溫和,易遷就他人。戴金戒指者較重視利益,往往會有精明的生意頭腦。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位素質,處事嚴謹。


對女士來說——喜愛粉紅鑽或粉紅色珊瑚者,感情豐富而浪漫。喜愛紅寶石者熱情似火。喜愛藍寶石或海藍寶石者,較內向冷淡。喜愛祖母綠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纖弱。   


手指與戒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體現與性格有關的心理含義。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較偏激倔強。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觀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責任感,重視家庭。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喜戴在無名指者,無野心,隨和,不計較得失.   


嵌寶石的戒指又有不同的意義。鑽石象徵永恒,在歐洲和美國,每逢結婚週年紀念日,做丈夫的一般都要向自己的妻子贈送鑽石戒指和貴重金屬,以示愛情的忠貞。翡翠表示愛情,珍珠表示高貴,紫晶表示健康,機敏和幸運。


文章來源 http://0rz.net/f41se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鄭容和-因為想念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cAzQxKAM62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這首歌真的很有感情!!!想推薦給大家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買到時尚?還是賺到平價?

「當我們排著隊購買平價時尚,為的是趕時尚?還是貪便宜呢?」

最近「平價時尚」變成熱門用詞!這個用詞,似乎恭維了速食服飾,卻貶損了時尚價值。不管誰佔了上風,不可否認的是,平價時尚的大量出現與快速流通,大大滿足許多人對時尚的期望,或稱為渴望!

究竟時尚等於名牌,名牌等於高價嗎?至少我們經常是這樣被媒體、廣告與大眾傳播所洗腦。我們當然可以將時尚獨立於高高的地位之上,視時尚為整體穿搭的品味象徵,完全不認同那些將時尚與價格扯上關係的人。

可是,太多時候我們看到雜誌上、精品店裡、明星名人身上等所展現的「時尚」標價,其價格竟是如此高不可攀;再加上電視上大談服裝時尚的達人,或是雜誌教人穿搭的時尚編輯們,所舉用的廠牌與建議,總是以高知名度與中高價位者為主,難免造成很多人對於時尚不敢靠近。
有時候,好不容易看上一件有型的服裝,趨前翻開吊牌看到令人自咋舌的價格後,也只能默默翻回去,然後在專櫃人員還沒靠近招呼前,假裝從容的離開現場。

如果這種由上而下的時尚主導與領先地位,始終被金字塔尖端的上層階級所掌握,也莫怪大家將時尚與奢華高價劃上等號。

如今,有個機會可以用很低的門檻跟上時尚,而且花費不多就可達成,當然吸引人想試試看。即便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和路人一樣穿上像制服般辨識度高的服裝撞衫,好像也不會覺得臉紅,因為四目交望時,人人都叫得出彼此身上穿的衣服品牌,大家仍會覺得自己很時尚?

日本平價時尚品牌在倫敦展店時的廣告詞:「服裝的價格和人的價值絕對不成正比例」,強調「衣著不能打造一個人」。衣著的確不等於一個人的價值,因為衣著只是表面的服裝與配件,時尚卻附加了動態的語言、品味與態度。不同的人穿上相同的衣服,或相同的衣服出現在不同的地區,往往可以解讀出不同的語言。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穿上相同服裝、搭上一樣的配件,那絕不是時尚的價值。反之,如果你可組合各種不同來源的服飾單品,穿搭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流行新風貌,那才是時尚不斷更新與持續的意義。
http://tw.news.yahoo.com/blogs/culture/買到時尚還是賺到平價.html#more-id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衣服氣候學當道 厚重衣物掰掰

「如果你只需要穿上薄薄的衣服就可以保暖防寒,那還需要厚重大衣嗎?」

近幾天氣溫明顯下降,跟前陣子陽光露臉的感覺差很多,從夜市繞走一圈,冬衣已經擺在各櫃位的最前面向大家招手。今年最Hot的保暖質材,不是羽絨背心,也不是100%喀什米爾羊毛,而是會發熱的新纖維材質。一條街望過去就有3家以上的店面在賣,連便利商店及藥妝店都拉出門口的最佳空間擺放,可見Hot的程度。

無論是哪一家品牌,翻閱包裝背後的纖維成份說明,其製造原理都很相近。主要強調發熱、保溫、避免靜電、吸濕排汗且柔軟有彈性,有些甚至還附加抗菌或除臭之效。

而當天熱的時候,我們會短衣短袖,增加空氣對流,達到散熱效果;天冷的時候,要避免體溫流失與阻隔空氣對流,我們會將頭腳頸部全都緊緊包裹起來,希望身體散發的熱氣可以停留在衣服最內層的空氣中,保持恆溫。

過去保暖材質,多數只做到了隔絕與抑制體溫散熱的效果,往往出現身體悶熱不適等結果。因為,天氣再冷,皮膚還是持續有汗液要蒸發,加上衣服內的空氣會受到皮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汙染,若只是抑制體溫蒸發的結果,就會讓衣服空氣層的濕度上升,產生悶熱與臭味,這就是很多用尼龍等不透氣材質製成的雨衣或防風衣最常出現的問題。

因此,這次研發的發熱材質,同時保留與利用人體蒸發的熱氣,還兼顧了排汗透氣與防臭抗菌功能,的確令人耳目一新。不過,這類發熱新材質,多半是在織造過程添加發熱塗料,經過多次洗滌或錯誤保養後,效果會越來越弱,這道理就好像一些防臭的襪子、抗皺的襯衫等附加效果,會隨時間與洗滌次數增加而遞減。

也許接下來會研發出一種使用效果更持久且不傷皮膚的發熱衣吧!但至少今年我們可以不用裹著棉被,在時效性內抵抗寒流了!
http://tw.news.yahoo.com/blogs/culture/衣服氣候學當道-厚重衣物掰掰.html#more-id